中国水泥工业技术进步革新换代历程的反思与启示
发布时间 2014-10-22 来源 新华水泥人才网

 回顾我国水泥工业历年革新换代历程,共经历了六代窑型。反思60多年来,水泥工业走过的道路,笔者认为,应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两代水泥工艺技术面临新旧交替之际,在时机基本成熟的条件下,应制定分清主次的水泥工业发展战略。当前,我国水泥工业应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在第七代水泥生产技术革新换代过程中抢占制高点,抓住国际水泥工业技术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力争提升为世界水泥强国。

  回顾:我国水泥工业革新换代历程,从第一代到第六代窑型

  我国水泥工业始于1886年英国人开办的澳门青洲英泥厂和1889年中国人开办的唐山细绵土厂,采用最原始的立窑生产煅烧熟料,每台立窑的熟料日产为15~20吨。在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历程中,立窑是第一代窑型,它从原始立窑——普通立窑——机械立窑——“现代立窑”,一直演变到末尾期的JT立窑。假设2020年立窑在我国将全部消亡。那么屈指算来,立窑在我国大致将延续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在其全盛时期的1972~2001年的30年里,立窑水泥年产量在全国水泥的总占比中高达60%~83%,这种逆时代潮流的畸形发展举世罕见。

  第二代窑型是中空干法窑,1906~1909年唐山细绵土厂首先建成了二台Φ2.1×30m的中空干法回转窑,每台窑日产熟料120吨,开创了我国水泥工业采用回转窑的先河。中空干法窑在我国的应用延续到1975年前后逐渐消亡。其盛行期只有7~8年(1953~1959年),那个时期水泥年产量总占比为65%左右。

  第三代窑型是湿法长窑,1923年华商公司在上海龙华首建了二台Φ2.3/2.8×54m的湿法长窑,每台窑日产熟料200吨。之后西村、龙潭、楼霞山、黄石、大同、永登、江油、昆明、耀县、湘乡、水城、渡口、胜利、光化、新化、万年、柳州、贵阳、荆门、白马山、江山、长兴等地相继建设了近320家湿法长窑水泥厂,共计近700台湿法长窑,遍布全国各地。1975年四川峨嵋投产了二台Φ4.4/4.2×180m的世界最大型的湿法长窑,单台日产熟料3000吨。湿法长窑在我国延续到2005年基本消亡。湿法长窑在我国是以立窑为主的时代中发展起来的。因而其水泥年产量在全国总占比最高为60%,而且只有很短暂的两年而已(1962~1963年)。

  第四代窑型是立波尔窑,这是一种带炉篦子加热机的半干法回转窑。1941年由日本人在辽阳小屯建成,单窑日产熟料400吨。之后在牡丹江、邯郸、西卓子山、永安等地相继投产6~7家立波尔窑水泥厂,延续到1995年左右消亡,其水泥产量始终很少,对我国水泥工业影响不大。

  第五代窑型是预热器窑,其中有立筒预热器窑与旋风预热器窑两种。我国在1960年前后曾分别对其进行过小型的半工业性试验,也曾建设过少数的日产熟料300吨左右的立筒预热器窑水泥厂(汉中型)和旋风预热器窑水泥厂,均因运行不大顺利,又时值“文革”而中断。待到1980年我国改革开放时,新一代的预分解窑已在国际上兴起,于是我国就跨越了这个预热器窑时代,直接抓住了预分解窑发展的机遇。

   如果说,以前诸型生产线的改进升级是循序渐进小步提高的话。那么,最后的“第二代”线所规定应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内容全面、数值明确、水平高、任务重、难度大;期盼我国早日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研发工作,示范线顺利投产,创出预分解窑水泥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届时预分解窑水泥技术的热耗和电耗等指标很可能就已经非常接近其极限值了。新华水泥人才网 水泥招聘 水泥求职

  预分解窑水泥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始于2005年。其在全国水泥总年产量中的变化由2005年的44%已上升到现在的95%。全国的预分解窑已达1600余台,可谓一统天下,然而纵观世界和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大局。预分解窑水泥技术现今已发展到接近顶点,这也预示着它或将开始走下坡路而逐渐被下一代(第七代)更先进、更环保的水泥生产技术所取代,这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我国水泥工业革新换代历程及其主要技术指标提升进程可汇总。

更多相关信息
热点资讯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服务声明 | 汇款方式 | 留言建议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C) 新华水泥人才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3065157号
企业招聘热线:0755-8638 1010 传真:- 邮箱:shuinijob@163.com
未经 新华水泥人才网 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