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资企业亚洲水泥在其股东大会上表示,看好大陆未来的经济增长,原定于2016年底前,实现5000万吨水泥产能的目标不变。
亚泥表示,目前,亚洲水泥总产能为4000万吨,其中3500万吨在大陆。未来会以自建、兼并重组、策略联盟、收购新型优质水泥公司股权等方式扩充产能。
早前4月份,同是台资企业背景的台泥集团,也表示十分看好大陆水泥市场。
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表示今年将在大陆加快并购的脚步,交出一张“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成绩单”,2016年前实现总水泥产能1亿吨的目标不变。台泥与华南、西南等地区的水泥厂,一直在保持接触中,未来有机会可以完成收购。
为何两家台资水泥企为何都如此看好大陆水泥市场呢?
众所周知,我国的水泥产能已严重过剩,市场波动频繁,近年来,水泥价格更是一直徘徊在低位,各地停窑限产时有发生。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什么吸引了台泥和亚泥继续看好内地市场呢?
7.5%的经济增速其实并不低
亚洲水泥表示,中国大陆正面临经济放缓的挑战,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会估计,中国大陆未来5年经济成长率平均7.5%,显示经济仍有一定的荣景。
7.5%的经济增长率,对于习惯了前几年两位数增长的大陆来说,可能有些低了。但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增速下滑也是必然,GDP的增速不是也跌至8%以内了。
不过,虽然大陆的GDP增速已大幅下降,但与台湾地区的GDP增速相比,仍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资料显示,2013年台湾地区实现GDP总量14.96万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3.02万亿,折合美元约4860亿),同比增长2.1%,增速较大陆同期低5.6个百分点(同期大陆的GDP总量为56.88亿元,同比增长7.7%)。
并且,即便是放到国外,中国的GDP增速也是一直处于高位。
比如,亚洲另一大经济体印度2013年实现GDP总量1.86万亿美元(中国折合为9.1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9%,较中国增速低了3.8个百分点;又如,正在举办世界杯的巴西,2013年实现GDP总量2.24万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更不用说其它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同样缓慢。
因此,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7.5%的经济增速实际上是一个较好的水平,因而台资水泥企业自然看好大陆前景。
台泥国际是台泥集团的控股子公司,负责台泥在大陆的水泥业务。台泥国际2013年年报显示,其2013年的营业额达129.71亿港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16.75亿元,同比增长175%。可见,台资水泥企业在大陆是很赚钱的。
而且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主,铁路、公路、机场等基建项目众多,在对水泥的需求上,仍在稳步增长。
而在实体经济受困的当下,政府要保障7.5%左右的经济增速,只能通过投资大型基建工程项目,再加上城镇化建设推进,都有助于提升水泥的需求。
对此,亚洲水泥和台泥也都直言不讳的表示,看好大陆基建对水泥的需求。
“早谋划”不怕竞争加剧
众所周知,水泥是区域性很强的产品,有一定的销售半径,取决于运输成本。水泥具有原料和产品运输量大的特点,因而运费占售价比重高,水泥产品的销售半径实际上是取决于运输成本和产地、销地之间的价格差距。
一旦超过销售半径,企业就会缺乏竞争优势,也没有利润可言了,得不偿失。因而,水泥厂在选址建设时都十分考究。
在这一点上,台资水泥企业亚洲水泥和台泥虽然不尽相同,但无疑都做的非常好。
亚洲水泥大陆子公司亚东水泥,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和四川三省,旗下包括:江西亚东、湖北亚东、武汉亚东、黄冈亚东、扬州亚东和四川亚东,以及新近将收购的四川兰丰水泥。其中,江西、湖北两地地均临江而建,水运十分便利,可沿长江向外辐射,极大的拓展了销售半径和市场范围。
而四川亚东和四川兰丰水泥,则建设在四川省会城市成都周边的彭州,拥有都会城市之利,包括成都的城市建设、地铁项目等,都对水泥需求十分大。